天气与日历

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眩晕经验分享

[复制链接]
查看15 | 回复0 | 昨天 21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▲颜正华(1920年2月27日—2025年6月7日)


中国共产党党员、首届国医大师、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颜正华同志,于2025年6月7日19时56分在北京离世,享年106岁。


眩晕系指因清窍失养,临床上以头晕、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。眩即眼花,晕是头晕,二者常同时并见,故统称为“眩晕”。其轻者闭目即止,重者如坐车船,旋转不定,不能站立,或伴有恶心、呕吐、汗出、面色苍白等症状,严重者可突然仆倒。


颜正华认为,眩晕虽病在清窍,但与肝、肾、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,三者中又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。肝五行属木,木性升发,喜条达而恶抑郁,主疏泄气机,调畅情志,在经属厥阴,与少阳相表里,内居相火,一经诱发则易于升腾;肝体阴而用阳,全赖阴血涵润,而阴血易耗,故肝风易动。若肝失疏泄,则升降失度,出入无节,病及清窍,则致眩晕发作。若肝之疏泄功能失常,横克脾土,则脾健运失司;气血生化乏源,气血不足,不能上养清窍而为眩晕。同时也可产生“痰饮”等病理产物,停留于清窍而致眩晕。此外,肝肾同源,若患者年老体衰,先天之本渐衰,日久而致水不涵木,肝失所养,肝阳上亢,上扰清窍而作眩晕。

病因病机

颜正华认为,眩晕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。

精神因素 因长期精神紧张,或恼怒忧思,使肝气内郁,郁久化火,肝火上升则发为眩晕、头痛、面红目赤、烦躁善怒等症,或肝火内扰,耗损肝肾之阴,以致肝肾阴虚,肝阳偏亢,亢阳上扰头目,而发眩晕、头痛、心烦、失眠等症。

饮食不节 由于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,运化失常,而致痰湿内生,痰浊中阻,土壅木郁,肝失调达,清阳不升,而眩晕、头重、胸脘痞闷。如湿痰化热生风,则眩晕头重或胀痛、心烦、惊悸、失眠。

内伤虚损 劳伤过度,或老年肾亏,肾阴不足,肝失所养,内风易动,症见眩晕头痛,时作时止,五心烦热。如阴损及阳,肾阳亏损,除见眩晕头痛外,更见畏寒肢冷、夜尿增多。亦有阴阳两虚者,症见肝阳上扰,同时又见肾阴、肾阳两虚之证。

冲任失调 冲脉为血海,任脉主一身之阴,冲任二脉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,冲任失调也能引起肝肾阴亏、肝阳上亢,甚至肾阳亦衰成为阴阳两虚之证。

上述种种因素都能引起眩晕。其根本原因,无非是肝肾阴阳失调,肾阴亏损,肝阳偏亢,上扰清窍,形成下虚上实、本虚标实之证。如果肝阳暴亢,阳亢风动,血随气逆,夹痰夹火,扰动心神,横窜经络,蒙蔽清窍,而发生中风晕厥,肝风入络,可见四肢麻木、口眼歪斜。

颜正华认为,眩晕的病因病机虽多变,但总以虚实为纲,虚为病之本,实为病之标。然虚有气、血、阴、阳之分,实有风、火、瘀、痰之别。它们可以独见,亦可并见。临床所见往往是虚实错杂,互为因果,彼此影响,甚至相互转化。故在临床中应详加辨析,抓住病理机制的关键所在。病程久者多偏于虚,虚者以精气虚居多,精虚者,宜填精生髓,滋补肾阴;气血虚者,宜益气养血,调补肝肾。病程短者多偏于实,实证以痰火为常见,痰湿中阻者,宜燥湿化痰;肝火偏盛者,当清肝泻火;肝阳上亢,化火生风者,宜清镇潜降。本病的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,治疗当以清火滋阴潜阳。若遇虚实夹杂,或由因虚致实,或由邪实致虚,当扶正以祛邪,或祛邪以安正,临床应权衡标本缓急轻重,酌情论治。

临床中,颜正华多从以下七个方面辨证论治眩晕一病。

肝火亢盛型 肝火亢盛型的主症为眩晕耳鸣,头部两侧胀痛如裂,颞部青筋暴露,面红,目赤,口干,口苦,烦躁善怒,便难或秘,尿赤,舌红苔黄,脉弦紧或弦数。常用方剂:①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常用药物:龙胆草、黄芩、栀子、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、柴胡、当归、生地、甘草。泻肝经实火,去当归、柴胡、泽泻、车前子,加菊花、钩藤、槐花、夏枯草平肝清火;如大便秘结,可加大黄泻火通便;头痛眩晕甚,加羚羊角、生石决明、珍珠母清肝火,平肝阳;口舌干燥,加石斛、玄参养阴泻热。②当归龙荟丸加减。常用药物:当归、黄柏、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连、大黄、青黛、芦荟、麝香、木香。

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型的主症为眩晕耳鸣,头痛且胀,面色潮红,烦躁易怒,惊悸失眠多梦,舌红苔薄,脉弦。常用方剂:①镇肝息风汤加减。常用药物:怀牛膝、代赭石、生龙骨、生牡蛎、生龟板、生白芍、玄参、天冬、茵陈、川楝子、生麦芽、甘草。如痰多,加竹沥、胆南星、川贝母;尺脉弱,加熟地、山茱萸;头痛剧烈、眼胀痛者,加菊花、钩藤、夏枯草,以泄肝火。②天麻钩藤饮加减。常用药物:天麻、钩藤、生石决明、栀子、黄芩、牛膝、杜仲、桑寄生、茯苓、首乌藤、益母草。肝阳上亢者酌加白芍、珍珠母,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力;阴虚者加生地、女贞子。

颜正华治疗眩晕证属肝阴不足、肝阳上亢者,自创处方:潜降汤,收效甚佳。药物组成:熟地黄15g,白芍12g,生石决明(打碎,先煎)30g,生牡蛎(打碎,先煎)30g,茯苓10~20g,丹参12~15g,益母草15g,怀牛膝12 ~15g,首乌藤30g,白菊花10g。方中熟地甘而微温,善滋阴养血固本,治阴血亏虚之证;白芍苦酸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